弘揚核心價值,堅定文化自信——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著眼戰略全局,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這為(wei) 我們(men) 在新發展階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實現中國夢,必然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正是基於(yu) 這樣的認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突出強調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製度確立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項根本製度,把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繁榮發展,文化建設持續引領社會(hui) 新風尚、滿足人民新期待、激發發展新活力,為(wei) 開創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新局麵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後,我國將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現代化,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nei) 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就越要重視文化的價(jia) 值,越要加強文化建設,為(wei) 我們(men) 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feng) 潤的道德滋養(yang) 。

文化是軟實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則是硬任務。“十四五”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時期,必須在文化強國建設上邁出堅實步伐。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引導人們(men) 堅定“四個(ge) 自信”,促進全體(ti) 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hui) 、推動發展的作用;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繁榮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凝心可聚力,心齊可移山。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黨(dang) 和人民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是全體(ti) 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鑒,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信息來源:新華社)

 

 

一鍵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