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高質量發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堅持把擴大內(nei) 需作為(wei) 戰略基點,對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主攻方向。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nei) 形勢變化,與(yu) 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而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jue) 麵臨(lin) 的各種中長期問題的重要抓手,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我們(men) 黨(dang) 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開拓了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世界麵臨(lin) 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與(yu) 此同時,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麵對紛繁複雜的國內(nei) 外形勢,最重要的是固本培元、練好內(nei) 功,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發揮內(nei) 需潛力、強化國內(nei) 經濟大循環,使國內(nei) 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大國經濟一個(ge) 共同特征是國內(nei) 可循環。中國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國內(nei) 供給和國內(nei) 需求對於(yu) 經濟循環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要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打通從(cong) 生產(chan) 、分配到流通、消費等諸多環節的堵點,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要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nei) 涵型增長。要優(you) 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優(you) 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讓內(nei) 需更好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讓擴大內(nei) 需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發展格局決(jue) 不是封閉的國內(nei) 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深入參與(yu) 國際循環。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ye) 的市場準入,更好地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托國內(nei) 強大市場,使我國成為(wei) 吸引全球優(you) 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wei) 外商投資興(xing) 業(ye) 的沃土,使國內(nei) 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我國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麵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戰略定力,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定能進一步創造新優(you) 勢、開拓新空間、添加新動力,推動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信息來源:新華社)

 

 

一鍵分享到:
0